摄影棚是供拍摄影片用的特殊建筑物,在电影史上,最早出现的摄影棚,是利用日光照明采用金属和木料结构的框架和玻璃顶棚。摄影棚内使用面积一般为500~5000平方米。摄影棚是电影制片厂中拍摄内景的最主要的生产场所。不同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与生产条件可能形成不同形式、规模的摄影棚。早期的摄影棚只是一个仅有顶棚和棚架、四面漏空的“大棚子”。中国的“摄影棚”名称由此而来。顶棚搭建它为搭景、照明、电力分配和吊装等工作提供条件,是摄影棚重要的构成部分。最原始的摄影棚仅于屋架下弦临时需要的位置加装木方,以备悬挂灯板、固定布景、吊装道具之用。由于操作人员高空作业,很不安全。其后逐渐在屋架内或屋架下设置天桥。
天桥有纵向设置、横向设置及纵横双向设置几种,并设有防护栏杆,以求安全。但天桥与天桥之间仍有空档,工作时仍有不便之处。后来又发展为格栅式(或条栅式)顶棚,使整个顶棚内成为到处可以进行各项工作的工作台,从而使搭景、照明等工作更为灵活、有效、迅速、安全。天桥和栅顶可为木制,结构轻巧、成本较低。也可承重,最主要的是它可以非常迅速而有效地用简单的方法将布景固定在木质支架上,但防火性能较差。它亦可为钢制或钢筋混凝土制,坚固、耐火,承重较大,但自重较大,无法用钉固定布景,使用金属连接件既费事又不灵活。天桥上起重一般使用可沿轨道移动的电动吊车;栅顶则用轻便电动绞车,但不能沿着轨道移动。
摄影棚是供拍摄影片用的特殊建筑物,在电影史上,最早出现的摄影棚,是利用日光照明采用金属和木料结构的框架和玻璃顶棚。摄影棚内使用面积一般为500~5000平方米。摄影棚一般开设一个工作大门,作为运送布景、道具、照明器材等用。工作大门上可开设一扇小门,以便工作人员出入。另外可以增设一个通向演员休息室或化妆室的小门,兼作安全门。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可考虑开两个大门,以便于空气对流,保持棚里干燥。工作大门的尺寸以能出入最大布景为原则。
同期录音的摄影棚,门应有严格的隔声要求。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使用门斗,设双道门,除门扇和门缝应有隔声处理外,门斗内也设吸声材料,以共同形成一个能隔绝外界噪声的组合门;二是门扇使用多层结构,各层之间填以阻尼材料,门缝处用弹性材料或橡胶管充气密封。制片厂所需摄影棚的数量和面积,取决于该厂每年平均产量及其所生产的片种。根据不同片种的棚内摄影米数、布景面积、拍摄周期、棚的周转使用率等因素,可计算出所需摄影棚的数量。摄影棚绝大多数是长方形,适用面积大致在700~1000平方米之间,高度为10~13米,一般可搭制2~3堂大布景。在有几个摄影棚的制片厂里,往往将两个或三个摄影棚建成一组,有利于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使两个摄制组能在一个组棚里同时进行工作。为了缩短布景在摄影棚中的搭置时间,在棚的附近或置景车间中设一个布景预搭间,先制作好布景的各个部件,然后送到棚内去装配。
摄影棚优点是,光源不受外界的影响,省事,省时间,就可以拍出好多种类的片子。
缺点是,场影过于单调,没有真实环境感,被拍摄者很难自然的表现出与环境相符的表情,
最好是白墙。
因为摄影棚一般都用到影室灯,只要有墙或多或少都有反射一些光线,如果墙壁是白色以外的颜色,很容易令你拍出的片子偏色,(当然黑色例外),而且白墙还可以令室内光线更加充足,提升亮度,片子拍出来也通透!
摄影棚是供拍摄影片用的特殊建筑物,在电影史上,最早出现的摄影棚,是利用日光照明采用金属和木料结构的框架和玻璃顶棚。摄影棚内使用面积一般为500~5000平方米。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