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虽然在近代教育、外交、海防等诸多方面有首倡之功,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甚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但综其一生之所为,始终没有摆脱封建地主阶级格局的影响,其内政外交决策皆在传统儒家伦理思想指导之下,结合时事,权衡利弊轻重,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之稳固为最高目标。
传统士大夫忠君体国的政治理想贯穿于他的施政理念之中,时代与政局又赋予了他开明而长远的政治眼光,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他身上因着西方列强叩关中国而无可逃避地糅合在了一起。
文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者,尽管这种推动作用的发挥拆昌包含了太多的不甘与无奈。
轶事典故旅纤扒——阻金安清内用
《清稗类钞·正直类》称,两淮盐运使金安清曾携重金入京,贿赂奕劻,请他帮忙运作以谋求在京中任职。一日,皇帝询问朝臣:金安清究竟能否任职中枢?大臣们果然纷纷尽力褒扬金安清。皇帝又问文祥,文祥却答道:“小有才,心术不端耳。”此事遂罢。不久,金安清更受到弹劾,被革职查抄。
按,《清稗类钞》竖祥将金安清入京贿赂奕劻的时间记载为“同治壬戌春”,又称询问金安清是否可用的皇帝是“清文宗”(即咸丰帝),显然有误。
文祥是血统纯正的满清人,嘉庆23年,1818年10月出生在辽阳,他父亲也是辽阳的一个普通官僚,最起码吃喝已经足够,有条件得到很好的教育。
和天下挤破脑袋考科举走仕途的人一样,文祥从小就要苦读四书五经八股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的背诵,拆解课题,锻炼出文祥沉稳、思虑周全的性格, 再加上家传的官僚作风,其父一板一眼的模式全部被文祥耳濡目染全部吸收在心,还没有进朝廷,文祥已经具备了优秀官僚的一切素质。
道光25年,1845年,27岁的文祥终于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进士多难啊,考上秀才已经万分不易,秀才相当于现在的985学校,可见举人进士是万中挑一的顶尖人才,文祥年纪轻轻就跨越秀才、举人考上进士,横跨无数人穷尽一生最难过的两道门槛才取得的成就。中了进士后,仕途分配优先,他入工部任主事。
在咸丰朝,他上升仕途比较顺利,一路畅通。当官嘛,哪有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那样轰轰烈烈,文祥没有这个机会,只能不断地在基层打磨,丰富其政务经验,慢慢熬资历。
机会到了,咸丰1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最高领导人咸丰,可不想走明朝朱祁镇的老路,但又打不过,咋办,僧格林沁上密奏给咸丰,请求他速速收拾行囊,到热河(河北承德)躲避。雀差文祥当时年轻气盛,没考虑周全,就上奏给咸丰说了一大堆义正严词的理由,说咸丰这次卷铺盖跑路,肯定会动摇人心,一定要坚守北京学崇祯死社稷,而且热河是啥地方啊,塞外根本无险可守,不能去。咸丰没有鸟他,一门心思要跑路。8月份,北京局势越来越紧张,咸丰不是看文祥很硬气嘛,就把他留下任为步军统领,跟着恭亲王留在北京和英法议和,其实是把他们两当炮灰。
英法使者来了后,狮子大开口要这要那,文祥火气大,动辄拍桌子,据理力争,唤岁孙但是国力摆在这里,人家枪杆子硬,讲道理也没用,9月份,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光,土匪又来抢掠,文祥马上调兵,到处巡逻发现土匪抢掠就立马拿下逮捕,他在北京谈判桌上,尽自己微薄之力抗争,又维护城内秩序,但没有什么用,北京和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才满意地撤退,文祥上疏请咸丰回京,安定人心。
经过这么一劫,文祥才知道,现在今非昔比,要改变中国必须从制度开始改革。那改革体制,从哪里搞起?就从国外找合适咱们国内的制度来学习,文祥和恭亲王是老搭档了,他们联名报告先改变清廷的外交,通商制度,只有在外交上硬气起来,洋鬼子就不敢放肆,外交首先要熟练外文,了解这些洋人的风俗习惯。不仅如此,还提出设置总理事务衙门、通商大臣、外语培训学习等洋务,咸丰都批准。
光用洋务还不够,打铁还得自身硬。为什么这些洋人这么放肆,因为清廷腰子软啊,腰子软是因为握着的枪杆不硬啊,文祥深知八旗子弟已经荒废多年,连枪都使用不利索,那不行的,他立即打报告,向朝廷要枪、训练银两、督促八旗子弟在最短时间内学会使用新式火器,组建神机营。
不仅在政务上干的出色,而且善于分析形势,更有毒辣的眼光,富明阿、西宁镇总兵成明,是他推荐给僧格林沁成功平捻,张亮基、沈葆桢、刘蓉都是响当当的悍将,也是他推荐的。
咸丰十一年,咸丰病死,他遗诏是命 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军机大臣中军机大臣中独文祥一人被排除在赞襄政务大臣之外。因为文祥之前不肯配合咸丰,多次弗了咸丰的面子,又和恭亲王走得很近,所以咸丰肯定要把这个不太听话的文祥踢出辅政圈。文祥被踢出一个核心圈,自然被另一个核心圈接纳,另一个核心圈的主力就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文祥毫不犹豫投入他们的麾下,成了密谋扳倒八大臣的大将。
在处理机密工作,传递情报上,文祥办得滴水不漏,让恭亲王和慈禧的会面保驾护航,没有让八大臣发觉到,在辛酉政变中,文祥默默无闻,不像恭亲王这么出风头,但是幕后工作都是他一力促成,也是大功臣之一。肃顺等人被斩首后,文祥马上带头出来,立刻站好队,号召众大臣纷纷上表奏请慈禧、慈安垂帘听政,慈禧对文祥鞍前马后,处理机要的能力心中有数,很快,12月将管理神机营事务交给了他,相当于文祥掌握了军权。
在同治朝,文祥春风得意,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崇文门监督、协办大学士等职位都做过。
但是文祥最大的弱点就是身体,他身体一直不太好,多次缺勤,在有限全勤的情况下,他多次强撑病体,卖力工作。同治不太喜欢他。同治嚷嚷要重修圆明园,经评估要耗费几千万两,同治心里的谋划就是圆明园建成后,将慈禧移到圆明园颐养天年,就不会对他的亲政指手画脚了。文祥和恭亲王老狐狸了,怎么不明白同治的用心,但是他们反对,因为同治根本不把他们当成新的心腹来对待,与其跟着小皇帝还不如跟太后更加妥当。
后来日本侵略台湾,第一次让文祥隐隐预感到,这次日本小国的崛起,并非一朝一日,将来可能是大清的心腹之患。文祥多次上书,苦口婆心对慈禧分析日本的狼子野心和未来的战略企图,并希望立即办理海防六件事: 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 对日本一直没有放松过警惕,令沈葆桢认真布置对台湾防御的工作,令南阳通商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未雨绸缪,抓紧时间建立海军,完善海军体制。
左宗棠收复新疆,名震天下,但是左宗棠当初提议收复新疆差点夭折,要不是文祥拼命的上下力争,恐怕现在国土已经消失了一大半。李鸿章那边的势力,话语权非常庞大,都要海防,不要新疆。文祥面对群情汹汹,他强忍病体,一遍遍上书力争,然后寻找朝中话语权比较重的大佬一起上书申辩,找到了倭仁,说服倭仁,让他提出反对放弃新疆的意见,自己又分析总结出了放弃新疆确实是弊大于利的超级蠢事: 前此所以力争者,我朝疆域与明代不同。明代边外皆敌国,故可画关而守。今则内外蒙古皆臣仆,倘西寇数年不剿,养成强大,无论坏关而入陕甘,内地皆震,即窜入北路,蒙古诸部落即将叩关内徙,则京师之肩背坏。彼时海防益急,两面受敌,何以御之? ”
有了文祥极力的支持,终于打动了慈禧,慈禧点头让左宗棠放手大干,左宗棠终于顺利收复新疆,文祥的幕后之功并不亚于左宗棠。
光绪二年,文祥脆弱的身躯实在经不起日理万机,殚精竭虑,日夜操劳的强大工作力度,病逝。朝廷追赠为太傅,赐骑都尉世职,入祀京师贤良祠,谥号“文忠”。
人物档案
姓名:瓜尔佳·文祥
字:博川
号:文山
谥号:文忠
国家:中国
民族:满族
所处朝代:大清
出生地:盛京
出生时间:公元1818年
去世时间:公元1876年
职业: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大学士
其他成就: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其他作品:《密陈大计疏》
文祥是晚清之时著名的外交大臣,同时也是洋务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洋务“新政”的倡导者。文祥为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出身,字博川,号文山,于公元1818年在盛京出生。
公元1845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五年,文祥进士及第,进入工部为官,历任工部主事和工部员外郎。
太平天国气焰嚣张,开始北伐之后,许多北京的工匠都选择了逃走,文祥在这个时候被厅纳调到北京临时设立的巡防处工作,也就是在折后升为员外郎,没有多久又升任郎中。
公元1858年,也就是咸丰五年,文祥升内阁学士,同年到军机处任军机大臣行走,从此进入大清帝国权利决策的中枢。授礼部侍郎,后又历任吏部、户部、工部侍郎,兼副都统、左翼总兵。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出走热河,文祥任步兵统领。与恭亲王一道留在北京,与英法联军商讨议和事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文祥开始接触外务,并且认识到了西方国家的强大。
公园1861年,文祥与恭亲王以及大学时士桂良等联名奏请改变清 *** 的外交、通商制度,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廷统治者同意之后,文祥任总理衙门大臣。在任职期间李差,文祥多次提倡洋务“新政”,并积极为洋务“新政”出力,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首领之一。
咸丰帝病死之后,文祥与众大臣一起请奏慈禧、慈安两宫太后亲政。后来又支持奕?和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慈禧太后重用。公元1862年,升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并任内务府大臣。
公元1871年,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1872年,为体仁阁大学士。光绪帝继位之后,又晋武英殿大学士,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
文祥一生都在为洋务运动名而付出努力,渴望清 *** 能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而富民强国。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吸取民主 *** 制度的精神,改进本国的施政。文祥说:“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
他眼光长远,而能够吸收各国知识,积极的寻找清朝的出路,是一位值得后人敬佩的大臣。光绪皇帝说他:“外交内治,无不尽心筹划,实为股肱心膂之臣。”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从未遇见过比文祥更聪扮扰没明的人。”
可惜的是尽管他一生都在追去国家的强大,最终却无法看到此心愿。光绪二年,文祥因病去世,上谥“文忠”。
文祥,字博川,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盛京。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累迁郎中。咸丰六年,京察,记名道府,因亲老,乞留京职。历太仆寺少卿、詹事、内阁学士,署刑部侍郎。八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授礼部侍郎,历吏部、户部、工部侍郎,兼副都统、左翼总兵。
十年,英法联军犯天津,僧格林沁此知密疏请幸热河。文祥 以摇动人心,有关大局,且塞外无险可扼,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复请独对;退偕同直侍郎匡源、杜翰具疏请罢所调车马,明诏宣示中外。八月,敌氛益炽,车驾遽行,命 文祥 署步军统领,司留守。从恭亲王奕欣议和,出入敌营,於非分之求,侃侃直言,折之以理。寻以步军统领难兼顾,疏辞,改署正蓝旗护军统领。十月,和议成,疏请回銮,以定人心。偕恭亲王等通筹全局,疏上善後事宜,於是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亲王领之,满、汉大臣数人, 文祥任事最专。
时和局甫定,发、捻犹炽,兵疲饷竭,近畿空虚。文祥密疏请选练八旗兵丁,添森模消置枪炮,於是始立神机营,寻命管理营务。又疏言僧格林沁兵力单薄,胜保所部新募未经行阵。既恃僧格林沁保障畿辅,必得良将劲卒为赞助,荐副都统富明阿、总兵成明隶其军;又荐江西九江道沈葆桢、湖北候补知县刘蓉堪大用。疏上,并嘉纳焉。
十一年,文宗崩於热河行在,穆宗即位,肃顺等专政,文祥请解枢务,不许。十月,回銮,偕王大臣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元年,连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为内务府大臣,兼都统。二年,管理藩院事务。东南军事以次戡定,江蘇、浙江省城克复,议加恩枢臣,固辞。三年,江宁复,首逆就歼,捷至,加太子太保,予侄凯肇员外郎。四年,署户部尚书,辞内务府大臣,允之。
是年秋,马贼入喜峯口,命文祥率神机营兵防护东陵,督诸军进剿,贼遁滦阳。疏陈:“地方官豢贼酿患,请除积弊,清盗源。马贼巢穴多在奉天昌图厅八面城、热河八沟哈达等处。请购线侦察,调兵掩捕,庶绝根株。”事定,回京。文宗奉安山陵,赐其子熙联员外郎。寻以母病请假三月,回旗迎养。奉天马贼方炽,命率神机营兵往剿,增调直隶洋枪队出关,约东三盟蒙古王公由北路夹击,破贼於锦州东井子。谍知贼将劫奉天狱,约期攻城,兼程驰援,贼退踞城东南,围抚顺;令总兵刘景芳夜击破之,贼遁出边。遣军趋吉林,五年春,解长春厅围,追贼至昌图朝阳坡,分三路进击,十数战皆捷,擒斩三千馀。贼首马儍子穷蹙乞降,磔之;留兵饷授将军都兴阿,俾清馀孽。请蠲奉天地丁银米,停铺捐。回京,调吏部尚书。《文宗实录》成,赐子熙治员外郎。
八年,丁母忧,特赐谕祭。百日假满,病未出。天津教案起,力疾还朝。十年,以吏码清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一年,拜体仁阁大学士。文祥 自同治初年偕恭亲王同心辅政,总理各国事务,以一身负其责。洋情譸幻,朝论纷纭,一以忠信持之,无诿卸。洎穆宗亲政,胪陈历年洋务情形,因应机宜甚备,冀有启悟。既而恭亲王以阻圆明园工程忤旨斥罢, 文祥 涕泣,偕同列力谏,几同谴。恭亲王寻复职,而自屡遭挫折後,任事不能如初。 文祥正色立朝,为中外所严惮,朝局赖以维持,不致骤变。十三年,病久不瘉,在告,会日本窥台湾,强出筹战守。疏请:“敕下户部、内务府宽筹饷需,裁减浮用,停不急之工作,谋至急之海防,俾部臣、疆臣皆得专力图维。皇上忧勤惕厉,斯内外臣工不敢蹈玩泄之习。否则狃以为安,不思变计,恐中外解体,人心动摇,其患有不可胜言者。”言甚切至。
是年冬,穆宗崩,德宗继统即位,晋武英殿大学士。以久病请罢,温诏慰留,解诸兼职,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各国事务。时国家渐多故,文祥深忧之,密陈大计。
先是,当台湾事平,文祥即偕恭亲王议兴海防,条上六事:曰练兵,曰简器,曰造船,曰筹饷,曰用人,曰持久。各具条目,敕下中外大臣会议。至光绪二年,疆臣覆奏,将复下廷议。 文祥已病不能出,自知且不起,乃密疏。疏上,未几卒。温诏赐恤,称其“清正持躬,精详谋国,忠纯亮直,诚恳公明,为国家股肱心膂之臣”,赠太傅,予骑都尉世职,入祀贤良祠,赐银三千两治丧,遣贝勒载澄奠醊,谥文忠,归葬盛京,命将军崇实往赐祭。十五年,皇太后归政,追念前劳,赐祭一坛。
文祥忠勤,为中兴枢臣之冠。清操绝人,家如寒素。谋国深远,当新疆军事渐定,与俄国议交还伊犂,大学士左宗棠引以自任,文祥力主之,奏请专任。文祥既殁,後乃遣侍郎崇厚赴俄国,为所迫胁,擅允条款,朝论哗然。谴罪崇厚,易以曾纪泽往,久之乃定议,幸免大衅。法越事起,和战屡更,以海防疏,不能大创敌,迁就结局。及兴海军,未能竭全力以成之,卒挫於日本。皆如文祥所虑,而朝局数变,日以多事矣。子熙治,以员外郎袭骑都尉世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