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石雕胡同的词条

软件教程 2022.12.19 127

目录:

体验老北京风情,应该去哪里?

想要体验老北京风情,我最推荐以下5个景点:

南锣鼓巷

五道营胡同

什刹海

东郊民巷

故宫

一提到北京,给人的印象就是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所以说要想体验老北京风情,当然少不了要去北京胡同,同样也要去一些经典的景点去体验老北京风情比如故宫,上面我列出的5个都是比较有名的胡同,当中必然就少不了老北京的事物以及范围感。下面我就来详细说一说。

NO.1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

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一条街,也是北京著名的小吃步行街。从明朝文臣到清代的皇后格格,还有文人学者诗画巨匠,胡同的每一处宅院都有说不完的风流人物。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胡同(南锣鼓巷地铁站E西北口步行440米),地铁6号线和8号线都可以。

【门票预约信息】

南锣鼓巷需提前一天预约,预约方式直接微信搜索南锣鼓巷预约小程序,免票

【南锣鼓巷介绍】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NO.2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

些许商业化,但是不落俗套,很有老北京生活气息,适合小姐妹一起去逛,文艺青年不可以错过,此条胡同很有风情。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五道营胡同67号西门

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或五号线雍和宫地铁站五道营胡同

【门票预约信息】

不需要预约,免票。

【五道营胡同介绍】

五道营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部,安定门立交桥东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与箭厂胡同相通,北有二条支巷通安定门东大街。全长632米,宽6米,沥青路面。五道营胡同明朝叫武德卫营,清代讹称.名字虽已面目全非,但也是因驻扎军队而得名的。

NO.3什刹海

什刹海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水乡的风土人情。还可以看到很多传统京式建筑,最为著名的就是恭王府,还有郭沫若纪念馆、梅兰芳故居等等。

【建议游玩时间】

1~3小时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9号

公交:乘坐5/135路公交车至德内甘水桥公交站,步行约369米即可到达

地铁:乘坐地铁8号线至什刹海地铁站,步行约1.2公里即可到达

【门票预约信息】

进入什刹海不需要花钱的,但是什刹海内及周边的府邸、故居有一些是需要门票的,下面我将举出来一些:

宋庆龄故居

开放时间: 09:00-1 6:00

门票20元

郭沫若故居

开放时间: 09:00-16:30

门票: 20元

位置:前海西街18号

恭王府及花园

开放时间: 08:30-17:00

门票: 40元

位置:前海西街17号

【什刹海介绍】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NO.4东郊民巷

东郊民巷

北京最长的胡同,与其他胡同不同的是这里有很多西洋建筑,秋天的时候去,满地落叶,加上周围的建筑,很有复古那味儿。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东交民巷

地铁2或者5号线崇文门站

【门票预约信息】

无需预约,里面的法院博物馆需要电话建议预约,同样是搜法院博物馆预约微信公众号。

【东交民巷介绍】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NO.5故宫

故宫

想体验老北京风情,最经典的地方当然少不了故宫,逛一遍故宫,对自己的审美极大的提高,也能感受到古代北京的壮丽。

【建议游玩时间】

一天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地铁站或者地铁8号线金鱼胡同地铁站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周二-周日 开放时间:8:30-17:00

11月1日-3月31日

周二-周日 开放时间:8:30-16:30

【门票预约信息】

可以提前十天预约 门票购买途径:公众号”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

门票价格:60/人(以公告为准,淡季旺季也有区别、珍宝馆和钟表馆需要单独购票)

【故宫介绍】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上我说的除了故宫以外都不需要买票,当然有一些需要预约,上面已经提到。下面我将给你的旅游提些建议:

一定要准备好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北京健康绿码

电器:充电器、耳机、自拍杆、充电宝、相机等

衣物:换洗衣物、平底鞋、根据气温决定衣物增减

护肤化妆:水乳霜、洗面奶、卸妆水、洗面巾、化妆品等出前注意关闭门窗、检查电源安全、倒垃圾等。

因为逛得都是一些比较古典闲适的老北京风情经典,可以带一些比较文艺古典的衣服,这样会与环境更有氛围感哦。

北京胡同的街门是怎样的?

在北京的胡同里,可以看到两侧各排列着一系列的门。这些门都是一个个院子的"街门"。过去北京的主要街巷都是南北走向的,最典型的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而且是隔一定距离平行排列的。

因此院子的正门位于胡同的北侧,沿胡同南侧的门,有的是大住宅的后门,有的是小宅的正门。

按照清代的律令,沿街房屋必须排列整齐有序,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不许随意拍卖,因而胡同的两侧都是房屋的后檐墙,街门也都是屋宇式的。

只是从晚清以后,旗民需要拆卖房屋补贴家用,一系列的限制自然放宽,沿街房屋可以拆卖,但必须用墙连接整齐,这样墙门就逐渐地多起来。

北京住宅院子的"街门"都是开在左前方的,这是按正房坐北朝南而说的。由此胡同北侧的门就开在院子的东南角,胡同南侧的门就开在院子的西北角,这分别是"八卦"中的"巽"位及"乾"位,按"风水"学说都是"吉"位。大门开在中轴线上只有大的王府、衙署、寺观等。

屋宇式大门包括王府大门、广亮大门、如意门等,墙门有小门楼、车门等。下面一一做简单叙述:

王府大门的开间都是单数,当中的三间或一间开启。例如七间启三、五间启三及三间启一等。王府大门的规制颇严。

例如顺治九年规定"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绿色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减亲王之二",贝勒府就是正门三间,启门一了。

王府大门用五间七架,屋顶用大脊、设吻兽。

仙人走兽设于垂脊上,山墙上做排山沟滴,大门梁枋施彩画。这些设计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必须按规定执行。门的构造等略同于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一开间,其宽度、深度和高度都要比两边的房屋大一些,门框、门扇立于中柱位置,主人有官位或爵位的,檐柱上有雀替、三幅云。

门框根部有门枕石、抱鼓石。二石相连,是支承门扇下轴的。抱鼓石在外,多数是用石雕成鼓形,鼓上还常刻有狮子。

门的上轴是用联槛和门簪固定的,门簪四枚,常刻成四季花或吉祥文字等。

这些精美的石刻、木雕构件都是有实际功能的,不单纯是装饰。

大门内外设有影壁、屏门等。

一般门的地面比胡同路面高出三五步,设石阶,有的还设上马石。

用广亮大门的都非一般平民,宅院必然是多进的,或是一条以上轴线并列的院子,有的还带有花园。

大的如意门与广亮大门的体量不分高低,只是在檐柱位置用砖墙封住,只留出一个小门来,用两个门簪。

门楣上作砖雕花饰,花样有多种,且做工精致,如博古、九世同居、荣华富贵、花草人物等。

简单的如意门体量要小一些,门楣上作几块平素栏板、两端抱鼓石收头。这种门有的是由广亮大门改装成的。

用如意门的人家不甘心用小门,但又没有资格用广亮大门,所以采用这种形式。

如意门比较严谨,开启轻巧,也很华美,颇能显示出宅主的富有和艺术欣赏格调。

屋宇式门还包括金柱大门,这种大门的门框立于金柱位置,较窄,只有半开间宽的门。这种门常用于小四合院,或是一些作坊、商业用房等。

小门楼是随墙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做出个小屋顶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类最常见的对联就往往是写在这类门上的,一般院落小的人家都有这类门。

还有一种吸收了西方建筑形式的门,被北京人称之为"圆明园式"。这种门在西洋柱式或高耸的女儿墙上面加西式的花饰,更有在门柱顶上放一对用铅丝水泥塑的小狮子的。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倾向。

上述的门,虽各有特色,但协调有致,它们都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体系。不管门大门小,都有个屋顶,都是双扇门,包括那些"圆明园式"的门也都有中国特色。按字义只有两扇开的才叫"门",单扇的应该叫"户"。

至今,北京胡同中的门已今非昔比,例如有不少的广亮大门被砌上墙,安上门窗当居室用了,另开小门作为院子的出入口。这种小门自然没有太多讲究,更不用根据八卦来设计。

有意识的胡同名

有两篇文章介绍北京的胡同和文化渊源:

说到北京,自然会想到胡同;说起胡同,自然会想到北京。但胡同并不是起始北京,它的名字起自元代,胡同只是用汉字记蒙古语的音,据研究,它是蒙古词“水井”的音译,“巷”怎么会和水井扯到一起了呢?

原来,元世祖忽必烈在七百二十多年前,下令在今北京的旧城辟建新城时,居民的生活用水,都取自巷中凿好的水井,蒙古人习惯于以水井代指巷,便管它叫“胡同”。日久天长,胡同倒成了新潮的语言流行起来,变成了巷的通称。

说起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都可以称得上是“老寿星”。今天内城的基本格局,大部分都奠定于元代。外城虽然兴建于后来的嘉靖年间,但前三门外邻近城门和干道的一些胡同,却早在兴建外城以前就有,有的可以上推到明初,或者还早。

这样,论起北京胡同的年龄,二三百年的算年轻,四五百年的很平常,六七百年的并不稀奇,千八百年的也不是没有。随便拿着一条北京的胡同来,就比当今世界上好多国家的建国历史还悠久。光这一点,能不说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骄傲?

虽然“胡同”这个名词是形容小的街巷,但同一小街巷的具体名称,清代与明代、民国与清代,新中国成立后与民国都不尽相同。胡同的名称,既有继承的,也有变化的,具有各种各样的来源。

北京的胡同有一点最引人注意,那便是名称的重复:苏州胡同、梯子胡同、弓弦胡同,到处都是,苏州胡同是京人替住有南方人籍贯是杭州的而取的名字;弓弦胡同是与弓背胡同相对而定的象形的名称。

北京的胡同还有许多以井得名,如龙头井、甜水井、南井胡同、北井胡同、王府井等,这是因为北方水分稀少,煮饭、洗衣等用水极大,所以当时的人,凿出了一口井之后,其快乐是不可言状的,于是以井名街。

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

北京的胡同是卧虎藏龙的地方。老舍先生出生在小羊圈胡同,他的性格带着明显的胡同烙印,恬淡平俗,不事张扬;而王菲也是从北京的胡同里走上舞台的……不过,胡同里的小人物更多,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耀眼的灯光,大都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一辈子都是“顺民”,但同样精彩生动。

过去北京人常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胡同形成于元朝,据史料记载,元朝大都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共计413条胡同,到了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1170条,其中直接称胡同的有459条,而清朝北京直接称胡同的街巷是明朝的一倍多,有978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新添了不少的街巷胡同。如1982年,在北京的街巷中,直接称胡同的约有1316条。

如今,北京胡同的数量已远不及从前。但胡同作为老北京的标志之一,仍然吸引着中外游人追寻历史的步伐和探求中华文化的目光。

(作者: 赵建慧)

北京胡同的由来

关于北京胡同的由来,目前大致有4种说法:一说,源于水井(张清常《胡同及其它》),二说,源于“浩特”(曹尔驷《北京胡同丛谈》);三说,源于“胡人大同”(沈榜《宛署杂记》),四说,源于火巷(王晓芳《北京胡同的由来》)。

《北京胡同的由来》一书写道:据考证,北京许多老的街巷名称沿袭元、明、清之旧。胡同之称也始于元。不过那时不叫胡同,而叫火弄,又叫弄通。可见胡同即是从火弄、弄通演变而来。宋代都城东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亦称街巷为火巷。在我国古代,火巷是指都市规划时,建筑群之间留出的间隔地带,平时是通道,失火时便是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

清朝朱一新所著的《京师坊巷志稿》称:“元经世大典,谓之火巷。胡同即火巷之转。”他还指出北京的胡同逐条都记有几眼水井(类似现代消防栓的作用)。例如,王府井。明代,王府井称“十王府”。每座王府内至少有一眼水井,另外还有大甜井、小甜水井等星罗棋布。

朱先生又引《芜史》云:“新房之北则司礼监,南则御马监也。新房东西一街,南北一连、二连、三连等连,连之十字路口各有井。”“今东西高房胡同之间有二眼井、三眼井,当即一连、二连、三连之地。”可见,北京叫“三眼井”、“四眼井”的胡同,是由明代的三连井、四连井演变而来的,并非此处曾有三四眼水井存在。

在北京的地名中,还有些是以数字号码命名的,但如果望文生义,往往会闹笑话。像北京的“三座门”,位于北海公园南门外往东不远的地方。所谓“三座门”,并非三座门,而是一座门,只不过门的制式是三个券形门洞,因此得名。此外,在天安门前左右两边,早年有东、西三座门,也是这种设计。

昔日水乡——中关村

中官者,太监也。有人依此推断说中关村是由“中官坟”演变而来。但是查查古地图即可知道古时此处皆为水域,泉眼密布,不亚于江南水乡。更何况,北京有名气的太监的坟冢,明代多设在西山模式口、香山一带:清代则多设在阜成门外的恩济庄,如今在四季青乡尚有老公(即太监)坟村。太监墓地一般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如李莲英墓等。太监怎么可能在海淀泉水中下葬呢?何况也未曾见过有某太监下葬于今中关村一带的文献记载。

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北京西郊地图》(1912年版)和《实测京师四郊地图》(1915年版)上,今中关村位置处注有“中湾”地名,附近还有“前湾”、“后湾”等:“湾”者,水湾也。在1918年和1928年出版的北京地图中,始有“中关”地名。1932年,《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中收录有“中关村”一名。由此可见,中关村应为“中湾儿”演变而来。

有“虎”的地名不一定都与虎有关

北京有两处“虎城”,一在西安门内旃檀寺后,一在圆明园内,这两处都是明清皇家驯养老虎的地方。而虎坊桥、虎坊路相传也曾有过养虎的地方,但已无遗址可寻。而景山西街的卧虎桥、紫竹院前的神虎桥(原有四虎石雕,传一虎夜奔,只剩三虎,故改“三虎桥”),以及被称作老虎庙的街巷,都因有虎雕而得名。

北京还有两条石虎胡同:西单有个“小石虎胡同”,因巷口有石虎而得名。巷内有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右翼宗学,许多皇家子弟曾在此读书,曹雪芹在此教过书。德胜门内大街,也有一条石虎胡同,称“大石虎胡同”。当年,大石虎胡同的石虎栩栩如生,威武有神,高1米有余,重逾千斤,呈蹲姿,小石虎胡同的石虎是卧于石柱之上的幼虎,体积虽小,但雕工精细,秀丽优美。

北京胡同名中有“虎”的很多,像“老虎洞”、“老虎窗”、“老虎尾巴”等,却与老虎没有什么关系。

北京街巷中的“铺”

说到北京的“铺”,大致有2种作用:一是负责官文书信的及时传递。古时候,交通工具很有限,凡官文书信都要通过人、马传递。其中,人力步行传递称为“邮”,骑马传递称为“驿”。因此,全国各地主要干道旁每隔数十里便设一个驿站,并备有马匹,以供来往传递信件之用。遇上紧急的官文书信时,驿夫当天无法赶回自己家中休息,就会在驿站过夜,所以这些供驿站人役休息的地方就称为铺舍。还有一种“铺”,负责维护治安、巡逻。

《宛署杂记》记载:“宛平县凡一十二铺,每铺设铺司一名,掌送到官文书籍件角时日而递发之。铺兵三名,轮次,凡四十六人。”而《旧京遗事》中写到,内红铺有三十六铺。“每铺旗军十名。昼夜看守。铜铃二十有八,每夜起更时分从右阙门第一铺发铃,军提一铃摇至第二铺,相继传递,至左阙门第一铺止,次日将铃仍送右阙门第一铺收贮”。

外红铺在皇城外,共有七十二铺,象征七十二候(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每铺守卫旗军亦十名,昼夜看守”。有铜铃七十八个,明弘治十年(1497年)丢掉两个,只剩七十六个。“每夜从西长安门第一铺发铃,相继传递,至东长安门第一铺止”。白铺是在各街巷的更铺,负责街巷治安,归五城兵马司统领。

而北京地名中的六铺炕、马家铺、十里铺、双泉铺等,除了执行上述任务外,还有监视火情、水情,预防火灾与水灾之责。

北京街巷之最

最长的街巷:在北京的地名中,大多带有“东、西、南、北”或“内、外”字样,且多对称。如,“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德胜门外大街”和“德胜门内大街”等。因此,有人说除了东西长安街外,要数东西交民巷最长,即2632米(1552米剩080米)。实际上,鼓楼东西大街更长,有2668米(1098米+1570米)。

最短的街巷:50年前,笔者读过一本叫做《北平旅游指南》的书,说北平最短的街是文津街。上世纪初,文津街只有一个门牌,即国立北平图书馆,街长不过百米。后来,有人著书说,东琉璃厂东口的一尺大街是最短的街巷,长不过几十米。但是这条街并入了杨梅竹斜街后,已无其名了。

现在,北京最短的街巷应是跨车胡同,长约40米,只有一个门牌,即齐白石故居。该胡同南口外是辟才胡同。如今,跨车胡同是一块“飞地”。如果派出所户籍科民警要到齐家查户口,必须跨越辟才胡同而入才行。在北京,这样的地理环境是独一无二的。

最古老的胡同:龙头井,唐代称龙道村。1956年,旃檀寺西大街(今爱民街)施工时,发掘出了一座唐代古墓,墓主人叫周元长,墓志铭曰:“开成三年(883年)葬于蓟城东北七里,龙道之古原。”龙道之古原,即龙道村,属幽都县礼贤乡界。1976年在地安门西大街教场胡同北海中学施工中,又发掘出了一座唐代古墓。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叫宋再初,其妻蔡氏。该墓志铭曰:“大中十三年(859年)正月十五日,归窆于幽都县界礼贤乡龙道村西南一百二十步。”于是,根据这两方出土的墓志铭,以北海中学为原点,由此向西北丈量一百二十步,正是今龙头井街的位置。

(作者:王铭珍)

北院墙角放什么石雕

中国四合院的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完美,各种装饰也相继出现。在四合院设计中,石雕的使用是非常多的,四合院的很多装饰物品都是石雕构成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老北京四合院的石雕都有哪些。

1.石狮子

除了宫殿和寺庙之外,王宫贵胄、高官富贾的住宅门口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就是一对石狮子,作用是看家护院的。一般来说,门东面的是雄狮,特点是脚踩绣球,门西面的则是雌狮,特点是脚下有个幼狮子在嬉闹。狮子脚下多为须弥座形式,分为上下枋、上下枭、束腰和圭脚几个部分,均有雕花装饰。

2.抱石鼓

抱石鼓是四合院主要的石雕装饰品,也和石狮子一样放在宅门两侧,起着承托大门和装饰的作用。抱石鼓由枕石和抱鼓两部分组成。枕石为方形,承托整个大门门框。抱鼓分为两类,一类方形,叫做“方鼓子”;一类为圆形,叫“圆鼓子”。

3.滚礅石

滚礅用于垂花门、小型石影壁或木影壁两侧,是一种富于装饰效果的稳定支撑构件。滚礅石的造型多为两个鼓形,门内外各一个,其构造与装饰和圆鼓子一样。

4.上马石

老北京四合院的上马石位于宅门前两侧,作用就是上马之用。上马石为汉白玉或青石雕凿而成,且有大小之别。小型上马石单层,侧面呈长方形,稍大的雕刻成高低两层,形成两个正方平面,侧面则为L形。上马石的正面以及两侧均以浮雕刻出精美花纹。

5.拴马石

比较讲究的四合院宅院门口,还会有拴马石,用来拴马。栓马石位于上马石左右的各一长方形石条,高1.3m左右,厚度10cm,宽45cm,上段透雕大钱图案,栓马时将绳系在大钱透空部位。也有1m多高方柱形的,柱头雕刻浮雕图案。

6.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一般位于街口房屋拐角处,也可放在临街的后檐墙外,有着镇邪之用。

除了上述这些之外,四合院中还有金刚石、井口石、陈设座、石绣礅等石雕,位于宅院的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作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