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藏经楼的“藏”,读zàng,是指佛教里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另外还有分类的意思。 藏经楼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送的“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青团6讲138块,计15万5千余字。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主楼外观分为三层,实际中间还有一层夹楼。原第一层为讲堂,中为大厅,四周为回廊;第二层为静室;第三层阅经室;第四层为藏经库,总面积1600平方米。一楼中部大厅上高悬一座火炬形大吊灯,厅顶部饰有鎏金的八角形莲花藻井,显得豪华宏丽。
寒山寺的藏经楼有1.3万平方米。我们以前读书有关寒山寺那首诗,到现在寒山寺的钟声现在还时时在我们耳边响起。
有。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面阔3间,宽9.8米;进深9.2米。藏经楼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年,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钟楼为二层,八角。楼下石碑为重修寒山寺时所立,正面碑文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时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钱额。传说张继诗中的钟就是悬于原来这里的钟楼楼上。钟楼建筑和这里的钟都不是唐代的了,这口钟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铸的,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传说诗人张继去唐时首都长安(今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枫桥夜泊》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日本的小学生把这首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
zàng jīng lóu。
藏,表示佛教道教的经典的总称时读作【zàng】。比如“道藏”“大藏经”等。因而寺院中的“藏经楼”应该读做“zàng jīng lóu"。
藏经楼是供奉经书的处所,因为“楼,阁,殿,堂”在中国传统建筑具有高级别主建筑的地位,如“藏经楼”,“明经堂”,“钤经阁”,“弘文殿”等都是此类。
藏还用来特指今西藏地区的地理名词,也来源于佛教显密二宗在西藏地区的文化传播的宗教用语,“藏”含义遥远,神圣,佛神之灵,又有“海”和“高原”的引申,西藏的意思就是“西方的藏”,有一种解释称为“中国的西方佛灵佑护的土地和财富”。
扩展资料
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大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藏经楼以及碑廊、碑刻是中山陵一处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在三楼屋檐正中悬有一方直额,上书“藏经楼”三字,黑底金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
1987年5月7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亲笔题的“孙中山纪念馆”楷书阴刻六个鎏金大字横匾,悬挂在主楼底屋正门上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经楼
中国寺庙的结构是有规矩的,在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就制定了禅林规矩,其中有禅寺的布局。
藏经楼是寺庙必有的建筑,一般都建在寺庙南北中间线的最后面,也就是最北边,寺庙一般是坐北朝南的。
藏经楼的功用一般用于藏经,但也可以用于僧人阅读经书的场所或是接待贵宾的场所。
藏经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毗卢阁,楼上藏经书,楼下供奉毗卢遮那佛;二是转轮殿,所有经书放在一个大转轮上,人们只要将转轮转一圈就代表读经书一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