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结构的弯矩图叠画同一坐标上,其外包线即为弯矩包络图。 1、弯矩包络图的绘制
根据a+b的荷载作用情况,AB跨的最大正弯矩图,可以按AB跨上作用有恒载g和活载,支座B作用有负弯矩的简支梁画出。
根据a+c的荷载作用情况,AB跨的最小弯矩图(亦称最大负弯矩图),可以按AB跨上仅作用有恒载g,支座B作用有负弯矩 kN·m的简支梁画出。
根据a+d的荷载作用情况,即在伸臂BC段上作用有恒载g和活载,可按悬臂梁画出BC段的最大负弯矩图。
按比例将AB跨中最大正弯矩图画在梁下面,将支座B左右的最大负弯矩图画在梁的上面,即为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如图5-5-4所示。
2、抵抗弯矩图的绘制
(1)确定各纵筋承担的弯矩
按正截面受弯计算跨中截面共配了6根纵筋,,由斜截面抗剪计算需弯起。故可将跨中钢筋分为两种:①号钢筋为直钢筋,两端伸入支座;②号钢筋为弯起钢筋。按两者的截面面积比例将跨中最大弯矩包络图用虚线分成两部分,虚线下面为承担的弯矩,虚线上面为承担的弯矩。虚线与弯矩包络图的交点,就是钢筋的充分利用点或理论切断点。
支座负弯矩钢筋为,其中是利用跨中弯起的②号钢筋抵抗部分负弯矩,抵抗其余的负弯矩,编号为③号钢筋。②③号钢筋也按其面积比例用虚线将支座最大负弯矩包络图分为两部分。
布置钢筋时,应将伸入支座的跨中钢筋(本例为①号钢筋),最后切断的钢筋(本例为③号钢筋),布置在相应弯矩包络图的最长区段内。
(2)弯起位置的确定
由斜截面抗剪计算确定的弯起位置(见表5-5-1)画抵抗弯矩图,可以看出②号钢筋的抵抗弯矩图能全部覆盖住相应的弯矩包络图,且弯起点距它的充分利用点的距离都大于;故它满足抗剪、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弯三项要求。
(3)实际切断点位置的确定
②号钢筋的理论切断点在截面D处,从D截面向外延伸的长度不小于 20d=20×20=400 mm;同时,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点c截面向外延伸的长度应不小于。根据抵抗弯矩图,可知其实际切断点应由1620 mm控制。
③号钢筋的理论切断点分别在截面E和截面F处,其中20d=440 mm,。根据抵抗弯矩图,该钢筋左端切断位置由1716 mm控制,而右端切断位置则由440 mm控
梁的弯矩包络图就是梁上作用各种不同情况的荷载时候,所有的弯矩图每个位置东路取最不利情况,形成的弯矩图。因为新弯矩图能“包住”所有情况下的弯矩图,因此形象地叫做包络图。
首先添加一个荷载组合:各种使吊杆产生内力的荷载工况的组合,系数自己定。
在运行结果中就会出现所增设的荷载组合(CB),CBmax、CBmin分别指计算效应的最大值、最小值;CBall指的是结构效应的最大最小包络结果。
在结果-内力-梁单元内力图-选择CBall就可以查看弯矩包络图了,有Mx、My、Mz、Myz四个方向的弯矩包络图,如果要查看具体数值可以在结果-分析结果表格中找到对应的值。
扩展资料:
工程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两类,永久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可变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却具有随机性。因此,结构在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共同作用下个截面的内力大小和方向也具有随机性。
工程结构设计的前提是确定结构在实际工作时各截面可能出现内力(如弯矩等)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就是需要作出内力包络图(如弯矩包络)。
而目前工科各专业的力学课程在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通过本实验,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益的。
为了减少加载次数,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实验,本实验模拟主次梁结构中主梁的受力状态,即永久荷载(主梁自重忽略不计)与可变荷载均为集中力,且作用位置不变,但可变荷载的大小可从零到其最大值之间变化(按最不利原则,实验加载时取最大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弯矩包络图
根据要求把梁划分几个点,以便求这些点的弯矩最大值,最后连线。求某一点的弯矩最大值,先画这点的影响线,把荷载布置在正弯矩部分,算出该点弯矩最大值。将求出的值放入图中就可以得到主梁弯矩包络图。
主梁弯矩包络图有计算公式,将弯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带入工程图中形成一个坐标图就是主梁弯矩包络图。
梁的弯矩包络图就是梁上作用各种不同情况的荷载时候,所有的弯矩图每个位置东路取最不利情况,形成的弯矩图。因为新弯矩图能包住所有情况下的弯矩图,因此形象地叫做包络图。
梁在恒载(即永久荷载,不变的,包括一期恒载和二期恒载)和活载(即基本可变荷载,如汽车自重及产生的离心力,冲击力,人群履带车,挂车等)的作用下,即各种截面组合效应下产生的弯矩图。 然后将这些弯矩图叠画同一坐标上,其外包线即为弯矩包络图。简而言之由构件各个截面的弯矩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连接成的围线就是弯矩包络图。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