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年(1418年,在萨格里什建立了地理研究院的是 王子亨利)

维修知识 2023.03.03 208

目录:

明朝永乐戌午年那一年?

戊wu午年,不是戌xu午(马)年,戊是天干第五位,戌(狗)是地支第十一位。

公元1378年是戊午年(马年),时值中国明朝洪武十一年、北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宣光8年、日本北朝后圆融天皇永和4年、越南陈朝陈废帝陈日炜(陈晛)昌符2年。

公元1438年是戊午年(马年)。

传统纪年: 年号:明英宗正统三年;日本后花园天皇永享十年。

永乐年是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1424),始于1403年(永乐元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共22年。

六十年一甲子,永乐元年距上一个戊午年(公元1378年)过去了25年,永乐末年距上一个戊午年(公元1378年)过去了46年,综上分析,所以永乐没有经过戊午年。

朝鲜世宗大王李裪的年号是?

李裪在位时间是:1418年至1450年。

其间使用过的年号有: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全部沿用明朝的年号)。

永乐什么朝代

明朝..... 永乐元年(1403年)

正月:宴诸王于华盖殿。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二年(1404年)

四月:以僧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炽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永乐三年(1405年)

六月:遣中官郑和出使西洋诸国。

永乐四年(1406年)

闰七月: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宋礼等采木烧砖。命泰宁侯陈珪董治其事。

永乐五年(1407年)

七月:皇后徐氏卒。十月谥曰仁孝皇后。

九月:郑和还。

十一月:修《永乐大典》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

十二月:郑和二次出使西洋。

永乐七年(1409年)

二月:帝北巡,皇太子监国。册贵妃张氏、贤妃权氏、顺妃任氏、昭容王氏、昭仪李氏、婕妤李氏、美人崔氏。

四月:选陵地于昌平,封其山曰天寿山。

永乐八年(1410年)

二月:命皇长孙留守北京。帝亲征塞外,获胜,七月还北京。十月回南京。

永乐九年(1411年)

十一月: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行冠礼于华盖殿。

永乐十年(1412年)

十月:皇太孙演武于方山,甘露降,群臣表贺。

十一月:太监郑和敕往赐满加剌、瓜哇等国。

永乐十一年(1413年)

正月:仁孝皇后梓宫发京师,汉王护行。天寿山陵成,名曰长陵。

二月:帝北巡,发自南京,皇太孙从。仁孝皇后葬长陵。

四月:帝至北京。

永乐十二年(1414年)

六月:帝大败瓦剌,追至图拉河,班师。

永乐十三年(1415年)

五月:汉王朱高煦屡行不法事,囚之,将废为庶人。太子力救,乃削两护卫,徙封乐安。怀有异谋。

永乐十四年(1416年)

八月:作北京西宫。

九月:帝还南京。

十一月:复议建北京宫殿。

十二月:遣郑和复使西洋。

永乐十五年(1417年)

二月:谷王橞恃建文四年为燕兵开金川门功,甚骄肆,夺民田,杀无罪之人,欲谋反,废为庶人。命泰宁侯陈珪仍督北京营建事。命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副之。

四月:北京西宫成。

五月:帝至北京。御西宫新殿受朝贺。

七月:册胡氏为皇太孙妃。

永乐十六年(1418年)

三月:太子少师姚广孝卒。

永乐十八年(1420年)

闰正月:以学士杨荣、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

八月:北京始设东厂。

九月:北京宫殿将成,遣行在户部尚书夏原吉敕召皇太子,期十二月终至北京。又命皇太孙从行。谕行在礼部,明年元旦定北京为京师,去行在之称,设六部,并取南京诸司印给北京各衙门,别铸南诸司印加“南京”二字。

十一月:以迁都北京诏告天下。

十二月:皇太子、皇太孙至京师。北京新宫成,规制如南京,加壮。自戊子(永乐六年)六月肇工,历十三年至是成。论营建功,擢工部郎中蔡信为工部右侍郎,余升赉有差。

永乐十九年(1421年)

正月朔:帝诣太庙奉五庙神主,皇太子诣郊坛奉安天地神主,皇太孙诣社稷坛奉安神主,黔国公沐晟诣山川坛奉安山川诸神主。帝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郑和复使西洋。

四月: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

永乐二十年(1422年)

正月:帝力排众谏,决意亲征塞北阿鲁台,命皇太子监国。

八月:以大胜班师,九月回北京。

闰十二月:乾清宫灾。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五月:常山护卫指挥孟遇等欲毒杀永乐帝,然后废太子,立赵王朱高燧。事发,孟贤等伏诛,由于太子解救,高燧得免死。

七月:阿鲁台又来犯,帝复亲征。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正月:复命郑和使西洋。

四月:帝自北京出发,率先命集中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及另三卫兵会合于宣府之大军北征。命皇太子监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扈从,杨士奇辅助太子。

七月十七日:驻于榆木川。成祖病危,召英国公张辅受遗命:“传位皇太子”。次日,卒,年六十五。

八月十五日:皇太子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洪熙元年。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仍兼大学士,杨士奇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

九月:上永乐帝谥号为“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后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十月:立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并册贵妃郭氏、贤妃李氏、惠妃赵氏、淑妃王氏、昭容王氏。册皇太孙朱瞻基为皇太子、妃胡氏。封王及王世子一批。

十二月:葬太宗文皇帝于长陵。

朝鲜王朝的历代君王和在位年份,谁知道?

共28位君王。

一、列表如下(姓名/在位时间):

1、

2、

3、

4、

5、

二、国君资料:

1、李成桂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

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2、李芳果

李芳果,即李曔(1357年—1419年),字光远,庙号朝鲜定宗,谥号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朝鲜太宗李芳远同母兄,李氏朝鲜第二位君主。

生于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年)七月,官至高丽三司右使。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八月,封为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太祖二年(1393年)十月,拜三军府中军节制使。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李芳果之弟李芳远在都城起兵,世子李芳硕被杀,身为次子的李芳果被立为世子,同年九月,太祖李成桂禅让于世子李芳果,实权却掌握在五弟靖安大君李芳远之手。

不久,李芳远发动第二次政变,李芳果被迫禅让于李芳远,成为太上王。朝鲜世宗元年(1419年)李芳果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63岁。

3、李芳远

李芳远(韩语:이방원 ;1367.05.16-1422.05.10),即朝鲜太宗(韩语:조선 태종),字遗德, 朝鲜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国册封的朝鲜国王。朝鲜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亲为神懿王后韩氏。

李芳远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的过程中功劳颇大。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曾以两次王子之乱的方式,铲除异己,进而继位。李芳远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传位于朝鲜世宗。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在位十八年,在太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明朝赐谥号为恭定,朝鲜为太宗上谥号为恭定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庙号太宗,葬于献陵 。

4、李祹

李祹(朝鲜语:이도,1397年-1450年),即朝鲜世宗,字元正,李氏朝鲜第四代君主。朝鲜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母亲为元敬王后闵氏。

李祹22岁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间是朝鲜王朝的鼎盛时期,朝鲜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在此期间创造了谚文,对朝鲜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后世的韩国史学家通常都尊称他为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尧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内的内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较大成果。

正统十年(1445年)以后,李祹因病让王世子李珦摄政。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汉城永膺大君府邸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明朝赐谥庄宪,朝鲜加谥曰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庙号世宗。初葬广州(京畿道广州大母山)献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骊州城山英陵。

5、李珦

李珦(朝鲜语:이향,1414年—1452年),朝鲜王朝第五任君主(1450—1452年在位)。字辉之,是朝鲜世宗李裪嫡长子,朝鲜世祖李瑈同母兄,母昭宪王后沈氏,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月三日生于汉城,永乐二十年(1422年)十月册封为王世子。

正统十年(1445年),因朝鲜世宗身体抱恙,开始协助处理政务。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于永膺大君李琰府邸薨,李珦继承王位。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 薨于康宁殿。年仅三十八岁,在位仅两年,庙号文宗,谥号“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国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成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芳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芳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珦

永平十六年属于什么纪年?是公元哪一年?

帝王纪年法,公元1418年。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从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22年。

参考:

我国共出现了四种纪年法:

1、帝王纪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按序计算。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时间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每个帝王都有确切纪年。

2、年号纪年。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我国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年。有的皇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3、干支纪年。我国古代使用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组成了天干;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

4、公元纪年。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是耶稣的诞生年。由公元元年向前推算称之为公元前,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可以省略“公元”二字)。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时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是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使用公历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