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击溃东胡后,鲜卑和乌桓均役属于匈奴。西汉一代,鲜卑与汉未尝通使。东汉建武十七年(41)前,鲜卑与匈奴、乌桓连和,屡犯塞。二十一年,又与匈奴分兵侵北边,匈奴寇上谷、中山,鲜卑寇辽东。汉辽东太守祭肜允许鲜卑互市,进行分化。后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孤弱,鲜卑才开始与汉直接通使。
1、清光绪六国通使
释义:A清光绪年间,与六国互派使者;B通使即通事,一般为八品,个别为七品、六品。
2、清光绪六国公使
释义:清光绪年间公使均为正二品或从二品。
你查下字典,文言文里面“因”字有"接续“的意思,这里应该就是”继续“的意思.
”和集“ 的”和“字应译成”使……和睦“,“集”就是“一起”的意思,整句话就是“使百越诸小国和睦相处”的意思.
通使西域的过程:
西域是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天山以南有几十个小国,主要有楼兰、龟兹、疏勒、于阗、焉耆、莎车等。以北为乌孙人建立的政权。更西的中亚诸国有大宛、大月氏、大夏等。
建元三年(前139年)至元朔三年(前126年)第一次出使,此行虽未实现初衷,但在西域传播了汉朝声威,并获得了前所未闻的当地资料,故被誉为“凿空”之举。元狩四年(前119年)至元鼎二年(前115年)第二次出使,这时匈奴已被击败,故第二次西行比较顺利。此后汉朝与西域逐渐建立了较为频繁的联系,并与匈奴展开争夺西域诸国的斗争。
元封三年(前108年)王恢破楼兰,赵破奴破姑师。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李广利击大宛。征大宛后,在轮台、渠犁设使者校尉领护,这是在西域设行政机构的开始。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治乌垒城,护南北道各国,诸国与汉的臣属关系至此确定。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在车师设戊己校尉,管理屯田和防务: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了挟持西域各国并与归汉的呼韩邪单于为敌的郅支单于,匈奴的势力在西域消失,汉和西域的通道大为安全了。
通使西域的意义: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逐步开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橐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也都源源东来。
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凿井(包括井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