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炮(古代火炮的发射原理)

软件教程 2023.03.26 164

目录:

古代的火炮是靠什么进行杀伤的?

早期的实心弹和霰弹互相配合,但后者射程太短,基本上等于大炮拼刺刀。

在没有解决制造工艺之前,开花弹射程受限,多用于短管臼炮,而且制造难度大。而实心弹多用于长管炮,在射程上有优势,威力也还能接受,制造容易,价格还便宜,所以一直都是主流。

不要小看实心弹!有时甚至比开花弹还可怕。

打个比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步兵都是密集队形,一个实心弹扔过去,就跟保龄球一样,打到的人可能比球瓶还多。而且高速度的铁球,即使是擦到身体边缘,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由于速度太快,弹丸几乎被人眼看不到,旁观者会错认为死伤者并不是被炮弹直接击中,而是被一股风吹垮。因此明清两代有“中了炮风”之说。

在这种情况下,一炮下去死个几十人都有可能。因此,步兵的大纵深密集方阵不得不被淘汰,改为单薄的扇形队列,这样才令实心弹对人员的杀伤力有所减弱。此后才轮到开花弹体现出价值。

说到大炮,必须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东方的大明永乐皇帝朱棣,一个是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两个人都是创造性的发明了炮兵最初的战法!大明的红衣大炮,也叫“红夷大炮”。是16世纪从欧洲传过来的,据说是荷兰人做的“倒爷”。炮弹的弹芯是铁、铜、铅等材料制作成的实心弹丸。无论是大明面对后元旳残余骑兵势力还是辽东的建州部落。无论是拿破仑的用兵方式。在对待炮兵的用法上几乎出奇的一致。这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吧!首先是炮兵轰,在面对大量的步兵或者骑兵的集团冲锋时,首先是利用炮兵射程远、威力大、吓死人的作用,先是一轮炮兵齐射。打出的实心弹丸可以快速击破敌军的进攻方队和防御阵型。比如,一发炮弹从天而降会把步兵吓个半死,赶紧躲到一边。如果是齐射,地方步兵的阵脚、阵型一下子就乱了。当然,如果能直接轰到对方指挥将领的附近,更有震慑作用。正是这样的,一次炮击能够把敌方的进攻阵型和作战部署打乱,紧接着骑兵发起冲锋。利用敌人重新组织战斗队形和作战部署的间隙。快速的对敌方作战队伍形成杀伤。紧随其后的是带有近距离作战兵器的轻装步兵。在骑兵一次冲锋之后快速补充上去。在敌人尚未形成反抗之前,有效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相对来讲,最初的炮兵,他的炮弹是实心弹丸。同时它的威力并不大,主要是一个震慑的作用,扰乱敌人阵型,破坏敌人的战前部署。

中国古代火炮是怎么发展的?

中国古代火炮是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自元朝以后,古代火炮开始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

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元末明初使用火炮作战的记载在《元史》、《明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中已经屡见,元朝和明洪武年间制造的火炮在中国各地博物馆中亦有收藏。

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火炮仍有发展。嘉靖年间制造的虎蹲炮,长1尺9寸(约合0.6米),重36斤(约合21.5千克),配有铁爪、铁绊,发射前可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形似虎蹲,这种炮克服了发射时后坐力大、跳动厉害的缺点。

在此期间,欧洲火炮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佛朗机铳和红夷炮。佛朗机铳约在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左右)从葡萄牙传入中国,它有一母铳和若干子铳,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铸有准星、照门,可瞄准射击。铳身后有“巨腹”,腹上开有长孔,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一小火铳,一般备有5~9个,可预先装好弹药,战时轮流发射,提高了火炮射速。嘉靖初,中国开始成批仿制佛朗机铳,形制很多。

西方火炮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明朝后期火炮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军队的装备。据《练兵实纪·杂集》记载,戚继光的车营装备佛朗机铳256门,辎重营装备佛朗机铳160门。天启六年,袁崇焕以红夷炮凭城固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击退了后金兵,毙伤敌数百人,后金统帅努尔哈赤在该役中受重伤,不久死去。

清朝前期,清政府为适应统一全国及平定三藩叛乱等战争的需要,大量制造火炮。主要有三种类型:

1.红衣炮(即红夷炮)型,这种炮在中俄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2.子母炮型,类似佛朗机铳,如“子母炮”、“奇炮”等。

3.大口径短管炮,如“冲天炮”、“威远将军炮”等。

康熙时比较重视火炮,仅据《清文献通考》记载,从康熙十三年至六十年,共造大小铜铁炮约900门。随着火炮的大量生产,康熙三十年,清政府成立火器营,专习枪炮。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政府又规定各省绿营兵每千名设炮十位,火炮成为清军的重要装备之一。清朝中期以后,火炮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为抗击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各地军民又造了一些重型火炮,广东省虎门、江苏省镇江市等地至今仍保存有当时的抗英火炮。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清政府大量购买西方近代火炮,同时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制造近代火炮,中国古代火炮逐渐被近代火炮所取代。

详实中国古代火炮,差距是怎样拉大

最早发明火药的是我国(韩国和朝鲜认为是高丽人崔茂宣发明的,准备申遗),最早把火药运用于军事的还是我国(西方认为最早的火器是欧洲人的火门枪,拒不承认中国最早发明火器),尽管国际上有很大争议,但是据我们的史料记载,火器早在唐末就出现了。火炮在宋朝广泛应用。那时候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火炮。据史料记载,虞允文在采石矶反击金军渡江,“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宋朝时期的火炮主要以石头为弹药,炮弹不会爆炸,就是一种不用人力的“投石机”。所以其实那时候不能说炸死人,应该说砸死人。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大炮的震慑力远大于威力。不仅是宋朝,北方的金朝也大量运用火炮。 天兴元年(1232年),赤盏合喜驻守汴京,“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礶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后来蒙元入主中原,随着蒙古人的征战,火药才传入西方。蒙古人只是学习了宋朝和金朝的火炮技术,没有大的改进与发扬。火器和西方逐渐拉开差距的是明朝。明朝的时候,虽然中国也一直在发展和改进火器,但是中国的火器并不是主要装备。只能算是特种兵器。而西方那边,火药一进入欧洲,西方人就发现这是一种能改变战争史的革命性武器。西方国小,民族多,战争频繁,火器迅速成为了主要装备。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西方人在用火枪火炮征服世界各地。尽管这时候明朝的火器开始落后了,但是明朝知道引进和学习。明朝中后期曾引进过土耳其火铳,通过中国的改进,制造出了性能优越的鸟铳。明末中国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引进西方的前装滑膛加农炮,即著名的红夷大炮。红夷大炮一度是让满清闻风丧胆的可怕武器。所以总得来说,明朝的火炮并不落后于世界。

真正落后于世界的是清朝。尽管清朝因为受过明军的重创,比较重视火器的建设,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看不到世界的发展,与世隔绝。这时候西方的火炮已经有质的突破了。出现了攻城用的迫击炮,大威力的加农炮,还有高科技的后装炮,但是满清都看不到。满清在数百年间,只是在延续当年明朝的火炮制造技术。由满清仿制明朝火炮技术的“大将军炮”,尽管性能优良,但已落后于世界数百年 以至于1840年英军登陆的时候,清军还在用当年的“明朝火炮”和英国交战。

中国古代火炮的历史沿革

据《明会典》记载,弘治(1488~1505) 以前,明政府军器局所制造的各种火炮中,大碗口铳的数量为每3年造3000门。

大碗口铳的敞口虽大于身管口径,但实际上并不能增加火炮的威力。明初,又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直筒形火炮。河北省宽城县出土的洪武十八年(1385)造的一门直筒形铜火炮,口径 108毫米,全长52厘米,重26.5千克,药室处有宽厚的箍。此外,山西省博物馆还收藏有3门洪武十年(1377)造的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两侧有双炮耳,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炮身铸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铭文(见彩图[明朝洪武十年(1377)造铁炮])。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带有炮耳的铁铸火炮。这种大口径直筒形火炮,显然会增大火炮威力,表明早在14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火炮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朝前期,火炮已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军器局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盏口炮、碗口炮、神机炮、旋风铜炮、将军炮(“将军”一词常作为具有较大威力火炮的封号)等十余种。 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第二次征漠北,曾用火炮击溃敌军;正统十四年(1449),于谦守卫北京,曾用火炮和其他火器大败瓦军的进攻。

明朝后期的火炮 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火炮仍有发展。嘉靖年间制造的虎蹲炮,长1尺9寸(约合0.6米),重36斤(约合21.5千克),配有铁爪、铁绊,发射前可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形似虎蹲,这种炮克服了发射时后坐力大、跳动厉害的缺点。《明会典·工部》记载,嘉靖四年(1525)制造的“毒火飞”,炮筒用熟铁制成,装火药十多两,炮弹由生铁熔铸,弹内装“砒硫毒药五两”,点火后“将飞打于二百步(约330米)外,暴碎伤人”。这是中国古代以火炮发射爆炸弹的最早记载。 万历年间还大量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火炮。万历二十年(1592)在杭州制造的“天字一百三十五号大将军”铁炮,口径113毫米,全长143厘米,身管的长度同直径的比值明显增大。炮身有九道箍,铸有炮耳,安有两个铁环。万历年间,明军援朝作战时曾使用过这种铁炮。

康熙时比较重视火炮,仅据《清文献通考》记载,从康熙十三年至六十年,共造大小铜铁炮约900门。随着火炮的大量生产,康熙三十年,清政府成立火器营,专习枪炮。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又规定各省绿营兵每千名设炮10位,火炮成为清军的主要装备之一。清朝中期以后,火炮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为抗击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各地军民又造了一些重型火炮,广东省虎门、江苏省镇江市等地至今仍保存有当时的抗英火炮(见彩图[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造虎门沙角炮台炮])。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清政府大量购买西方近代火炮,同时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制造近代火炮,中国古代火炮逐渐被近代火炮所取代。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有大炮的?

其实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火药的发现和运用,只不过那个时候都是用在炼丹上,并不是实战当中。如果要说火药的实战那就是从唐朝才开始有记载,当时是把火药当做点火的火源然后用来攻城,到了宋朝才真正出现由火药制造出的火炮。不过当时技术是在有限,所以火炮的威力和方便性都不是很高,等到火药传到欧洲才迎来真正枪支的发明和运用。

中国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有枪的?中国古代火炮威力如何?

北宋初期,开宝二年(969年),当时兵部的令史冯继升等人首次发明了制造火药箭的技术,经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他还向宋太祖赵匡胤当场做了表演。赵匡胤观看后很高兴,奖给他许多衣物和布匹,此即《宋史·兵志》上所记载的:“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有了这种火力较猛的先进武器,在后来的北宋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开宝八年(975年),北宋的军队就利用这种火药箭作为攻灭南唐的重要武器。

中国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有枪的?中国古代火炮威力如何?

咸平三年至五年(1000-1002年),有又了两个叫唐福和石普的人,先后向北宋献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等新式武器。北宋朝廷并在都城汴京巨大的兵工厂“广备攻城作”内,专门设置了火药作和火作两大作坊。

据北宋时期的相关文献记载,火作就是主要生产火箭、火炮和火蒺藜等火器的作坊。这个作坊的生产量很大,曾经在一天之内内生产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两万支之多。

中国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有枪的?中国古代火炮威力如何?

蒺藜火球

火药作所生产的火药有三种:一种是毒药烟球火药,一种是蒺藜火球火药,还有一种是火炮火药。这三种火药的成分以硝、硫磺和炭为主,还有桐油、沥青等原料。从这些火药成份来看,主要还是利用它的燃烧力、浓烟和毒性,而不在于爆炸力。

为什么研究出这些火药只用于燃烧和浓烟呢?这主要的原因和我国古代冷兵器作战中的火攻法分不开的。

从北宋生产的这些具体火器来看,毒药烟球主要在于使敌人中毒并迷失方向,以降低其战斗力;蒺藜火球主要用于制造道路障碍,以阻止敌人兵马的前进;火炮则以焚烧敌军的军事物资为主要目的。因此,它们都属于燃烧性质的火器。

中国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有枪的?中国古代火炮威力如何?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入侵,都城汴京被金兵包围,宋军就用火箭和火炮等武器进行抵抗。

在抗金派李纲主持城防期间,还使用过一种由火药、石灰和纸管作成的“霹雳炮”,并且一度打退了金兵的进攻。

但是,金兵不久也学会了制造火箭和火炮,并用以攻城,再加上宋军长久以来的孱弱,北宋最终被金兵所攻灭。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