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庑殿顶式 清代所有殿顶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又叫做四阿顶,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共有九脊。在我国现存的建筑中,太和殿是最大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天贶殿是最早的建有重檐庑殿顶的宫殿。
重檐歇山顶,重檐庑殿顶的重字应该读作chong。重,唐韵是柱用切,集韵改为储用切,集韵反切一般为上声下韵,所以实际上重只有一个声母,任何情况都是chong。
重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之有两层或多层屋檐者。在基本型屋顶重叠下檐而形成。其作用是扩大屋顶和 屋身的体重,增添屋顶的高度和层次,增强屋顶的雄伟感和庄严感,调节屋顶和屋身的比例。
因此,重檐主要用于高级的庑殿,歇山和追求高耸效果的攒尖顶,形成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和重檐攒尖三大类别。
重檐庑殿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中国古建筑中,如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重檐歇山顶亦称九脊殿,即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其第二檐与重檐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重檐歇山顶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现存古建筑中如明清北京城的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1、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2、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屋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3、中和殿:为单檐四角攒尖顶,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
扩展资料:
太和殿的建筑介绍: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再次完工,康熙帝举行了盛大的落成仪式,这不仅仅是一个宫殿的落成,更昭示一个盛世的开端。上篇文章说过的八米多高的整块汉白玉石,就坐落在太和殿的中央,渲染着太和殿的核心地位,也把皇家的统治烘托大极致。
太和殿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筑,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就是我们传说中的九五之尊的意思。在单个数字中,九为最大,体现尊贵,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是九排九路门钉,房檐上都是九个走兽。但是对于太和殿来说,九已经不足以表达他的尊贵,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太和殿屋顶上的神兽是十个,多出来的一个叫做行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仅此一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和殿
百度百科-保和殿
百度百科-太和殿
从外观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凹曲屋面的造型飘逸舒展,犹如大鹏展翅,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飞动之美。
在宋代建筑学名著《营造法式》中,介绍了这种凹曲屋面的建造方法:先定举高,再将桁枋按一定衰减规律向下折降,最终形成屋面的凹曲线。这种方法叫做“举折”。
以土木结构为主流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屋顶的造型与众不同,寓意深刻。世界上其他建筑体系的屋顶都是向外凸出的,唯有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是向内凹曲的。
其分类: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亭台楼阁。
朗读节奏划分:重檐/庑殿顶/门楼
划分节奏的理由:“重檐”是一个词,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有两层或多层屋檐的。“庑殿顶”是庑殿式屋顶。
读音如下:
重字的读音发音是chóng。重檐庑殿顶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 这种顶式是明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简介:
重(拼音:zhòng、chó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质量或密度大。又转义表示分量;又表示程度深,如:重伤;繁重。也表示紧要,如:重要;还表示不轻率,如:郑重。以上义读zhòng。“重”又读chóng,表示再,又一次,实为“增加分量”引申;还表示层。如:重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