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为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为三足两耳及圆腹。原始社会用作炊具,后世多作陈设之用。炉是一种造型复杂而多样的生活用品,分熏炉、香炉等多种。
鼎炉,鼎和炉的合称。古代用于烹茶或者炼丹。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装饰、手脚炉之分。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
扩展资料: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西汉时有陶质熏炉和博山炉,两晋时有青瓷熏炉,宋代南北瓷窑烧有鱼耳炉、鼓钉炉、乳钉炉、莲瓣炉、烧制下班香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青花米,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为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鼎炉
百度百科——鼎
百度百科——炉
鼎炉 (一) 养生术语。原为外丹家用以熔炼仙丹的器具。后被内丹家借用,以人身为丹功的鼎炉。尚有大小鼎炉等之说。 (二) 鼎炉房中术语。亦称鼎、鼎器、玉鼎、药鼎、炉等。见明·洪基《摄生种子秘剖·卷下·安置炉 鼎篇》。炉鼎,原意指古代制药炼丹及烹饪之器具。古代房中养生家将女子称为炉鼎,并与之行房中气功导引及采补之术,以炼自身之内丹,以祈长寿。并认为选择好的炉鼎,对气功修炼大有裨益。《摄生种子秘剖》:“炉鼎者,可择阴人十五六岁以上,眉清目秀,齿白唇红,面貌光润,皮肤细腻,声音清亮,语言和畅者,乃良器也。”此属封建糟粕,当予批判。但亦揭示出女性—身健康的一些外在表现 。
鼎为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为三足两耳及圆腹。原始社会用作炊具,后世多作陈设之用。炉是一种造型复杂而多样的生活用品,分熏炉、香炉等多种。
(1)兽首鼎为东周时期仿铜礼器的一种瓷冥器。造型为口的边缘一面为一怪兽头,眼珠外突、无鼻,蛙形嘴,额上立火焰形冠;另一面边缘有短尾,尾上饰有一突脊;耳为长方形;足为兽蹄形。
(2)盘形鼎战国时的一种鼎式,敞口折唇,上部为盘形,盘内有螺旋纹;下部为扁平高足,足端微曲并带两翼。
(3)罐形鼎西汉常见的鼎式,造型为敞口、圆腹、小平底或圜底,足为矮马蹄形,两侧有对称的耳;上有球状盖,以子母口与器身吻合,器的最大径位于接口处。
(4)博山炉三国、两晋时仿铜器造型的一种瓷熏炉,炉盖高而尖,为山峰形,上面镂雕人物、动物、云及峰峦等;炉身由一柱体支撑,立在圆盘中,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处冒出,有如云雾缭绕。博山炉的造型圆浑、饱满,镂雕纹饰较有规律,以适应烧造工艺的特点。
(5)鼎式炉初见于宋,多仿商周铜鼎的样式,造型为立耳,直腹,柱足。元代青花鼎炉,纹饰及造型均新颖华美,比例适度。至明嘉靖时,炉耳有小孔,腹部饰以火焰纹。
(6)龙爪炉宋代的瓷器精品。炉的托盘中央竖一粗柱,柱上塑以相互追逐的游龙;二龙各举一爪,以共同托起炉身;炉的周壁饰以莲花形浮雕。其造型新颖,制作精致。
鼎式炉初见于宋,多仿商周铜鼎的样式,造型为立耳,直腹,柱足。元代青花鼎炉,纹饰及造型均新颖华美,比例适度。至明嘉靖时,炉耳有小孔,腹部饰以火焰纹。
1、鼎炉,鼎和炉的合称,古代用于烹茶或者炼丹。
2、炉鼎是丹道的修炼术语,释义是修炼者自己的身体,也讲天地。“词语出自“鲍真人云:‘金鼎近泥丸,黄帝铸九鼎’是也,丹田为鼎炉,全身无处不丹田,鼎炉在身内,结丹在三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