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实际上是一种淡水鱼,不属于海鱼。
巴沙鱼是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禅扮一种优质的淡水鱼,它的祖籍在越南的湄公河流域,并且还是越南国家的二级保护物种。
一般国内卖的巴沙鱼最常见的就是巴沙鱼片,那都是提前经过处理后片成鱼片的,所以常见的都是冰冻的,无刺的巴沙鱼。真正的完整的巴沙鱼是有刺的,家庭中购买的都是无刺巴沙鱼片。
巴沙鱼的特征:
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是巨鲶属的一种。原产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湄南河流域。越南音译为“卡巴沙”,意思就是“三块脂肪鱼”,因为该鱼在生长过程中桥袭核,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约占体重的58%。
体无鳞圆润,背部蓝黑色,腹部较白;头部扁宽,腹部狭窄,身体侧面的肌肉是可食用的部分较厚。圆头扁平而敏掘宽,端部圆宽,吻鼻周围具肉质和白须。身侧有暗带,尾鳍较暗。最大体长可达120厘米。
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等优点。
巴沙裤首鱼是是鲶科、鲶属鱼类,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越南音译为“卡巴沙”,意思是胡枝数“三块脂肪鱼”,因为该鱼在生长过程中,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约占体重的58%。
二、巴沙鱼的形态特征
巴沙鱼体无鳞,体色有两种,一种背部蓝黑色,腹部较白,另外一种背部呈粉白色,腹部呈白色。巴沙鱼外形与斑点叉尾鮰相似,鱼体纺锤形,头部扁宽,腹部狭窄,身体两侧肌肉较厚,头小且圆,约占体长1/5,口下位,有两对须,下颌须1对,外颌须1对,眼径大,鳃弓5对,具有咽喉齿,有鼻孔2个,有前后之分,腹部大且圆软,鳍条有锯齿,背鳍后部存在脂鳍。
三、巴沙鱼的生活习性
巴沙鱼喜结群,常活动于水中上层,杂食性,在自然条件下,摄食小鱼、小虾、螺和蚌,亦可摄食水面浮萍及水草等,人工养殖环境下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巴沙鱼肠道较短,是全长的1.2~1.4倍。巴沙鱼耐低氧,对养殖水体水质要求不高。
巴沙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32℃,低于20℃时,随着水温的降低,其生长速度放缓;当水温低于13℃时,则会冻伤直至死亡。 在湄公河流域,当年苗种经1年饲养可长至0.8~1.0千克,次年可长至1.5~2.0千克,3年以后可长至3千克以上,最大个体可搭明长到20千克。
巴沙鱼,也称三块脂肪鱼,属于鲶形目芒鲶属无鳞鱼类。
在中国称巴沙鱼为多利鱼、巴丁鱼等。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它属鲶形目鱼类,为无鳞鱼类。外形与我国珠江水系产的白骨鱼极为相似。
巴沙鱼喜群集,常活动于上、中水层,杂食性,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唯郑喂食时能游至水面吃食,耐低氧,对水质要求不高,可高密度养殖。
巴沙鱼受欢迎的原因
受到国内餐饮界的欢迎,是因为加工简单,巴沙鱼没有鳞唤山宽片,相比有鳞鱼的加工更简单。对于消费者,巴沙鱼没有小骨刺,使得其在烤鱼市场,甚至幼儿园餐厅受到欢迎。
巴沙鱼作为欧美国家超市里卖的最便宜的一种鱼,有很多种食用方法,但大都以亚洲菜谱为主(西方人很少吃淡水鱼,尤其和亮养殖鱼类),其主要消费群体是亚洲国家的新移民们,西方超市里的巴沙鱼大都以急冻鱼片的形式出现,以巴沙鱼为原料,可以做鱼肉串,油炸、烧烤均可,也可做成水煮鱼、红烧鱼或鱼火锅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