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adhd成人症状)

软件问答 2023.04.16 141

目录:

adhd是什么意思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俗称多动枣丛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1

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表氏岩茄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度为0.75-0.91,遗传方式尚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该障碍和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神经生理学因素

该障碍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主要为慢波活动增加。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发现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减小、平均频率下降。提示该障碍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轻微脑损伤

母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可能是部分患儿发生该障碍的原因,但没有一种脑损伤存在于所有该障碍患儿,也不是所有有此损伤的儿童都患该障碍,而且许多患儿并没有脑损伤的证据。

神经生化因素

有研究表明该障碍可能与中枢歼察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和功能异常有关,包括: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更新率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等。

adhd是什么

ADHD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在儿童当中比较多见,最核心的病理改变是脑的抑制功能不足,常见的症状有注意力障碍、多动症以及做事冲动等。

1.注意力障碍:患者通常会有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走神、做事马虎、喜欢做小动作以及爱丢东西等表现;

2.多动症蔽好明:患者活动量通常都比较大,过分活跃,很喜欢做一些小动作,很难长时间处于安静环境下,不光是肢体动作多,话也比较多,而且喜欢打断他人说话;

3.做事冲动:患袜穗者做事通常比较冲动鲁莽,考虑事情也较为简单,很难控制宏告自己就开始行动。

什么是ADHD(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俗称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多动症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患病率高达3-6%,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健康生长,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少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目前我国对于该病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多数患儿家长将其归为年少调皮好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耽误了诊治。根据发病率我国约有1400万到2000万的ADHD患儿,2010年我国仅有2万ADHD的患儿就诊,仅是发病人群的千分之一。

一般认为,如下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多动症的发生:

1、要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选择配偶时要注意对方是否有癫痫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

2、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码仿计划地优生优育。

3、迟答纤为了避免产伤、减少脑损伤的机会,应自然顺产,因为临床中发现多动症患儿中举裤剖腹产者所占比例较高。

4、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DHD是什么病

ADHD是少儿多动症。

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悔闭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扩展资料: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医学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因素如下:

1、遗传。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功能MRI还发现ADHD患者存在脑功能的缺陷,如额叶功能低下,在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基底节区、前扣带回皮质、小脑等部位功能异常激活。

4、环境因素。包括产前、液前培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DHD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闹唯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儿多动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